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北京男子独自赡养父母56年,继承2500万房产,哥哥姐姐:必须平分

时间:02-09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04

北京男子独自赡养父母56年,继承2500万房产,哥哥姐姐:必须平分

“古人云:富贵者,人之怨也。贵则神忌其满,人恶其上;富则鬼瞰其室,虏利其财。”以上这段话出自《全唐文》中的一篇散文,名为《遗令诫子孙文》,作者为唐朝著名宰相姚崇。此文为姚崇晚年有感历史上许多名臣大家死后子孙均无辜获罪,继而导致家族败落的有感而发,意图劝诫子孙不要因家产处置而反目成仇,避免重蹈覆辙。姚崇历任三朝宰相,其执政数年不仅兴利除弊、推行改革,更是素有“清明”之誉,后人更是称其为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与其搭档宋璟被时人并称为“姚宋”。在姚崇死后,其三个儿子谨遵父亲的遗志,不但丧葬事宜一切从简,而且并未在家产分割上产生争执,最终均仕途顺利,生活美满。然而,历史上像姚崇这样能在生前便安排好自己的家族后事,将分家一事交代得如此明白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家族往往因争权夺利而逃不出“三代而亡”的命定。如今千百年过去,虽然物质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关于如何“分家”,依然是无数家庭纠纷的来源,富贵者如“赌王”何鸿燊,在其过世后四房太太与众多子女也会因遗产分配而闹得沸沸扬扬。更不要说对于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家庭,在涉及切身利益面前,难免会有兄弟阋墙、姊妹反目的情况发生。如今已经65岁的北京市民杜新民在自己耳顺之年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家庭纠纷,自己的老母亲刚刚过世不久,早已定居在天南海北的兄弟姐妹就纷纷出来争夺家产,最要紧的是,在过去五十六年里,始终只有他一人陪伴在父母身边。那么,这场因2500万家产而产生的闹剧究竟该如何收尾呢?杜家老五同2022年的热播电视剧《人世间》中因年龄最小而留守在家的主角周秉昆一样,杜新民过去六十年的生活一直在本本分分中度过。杜新民虽然出生在北京,但其父母都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因工作调动来京,虽然杜新民的父母都是工人阶级,但由于要养育包括杜新民在内的六个孩子,一家人早年的日子可谓左支右绌。直到改革开放后,杜新民一家的日子总算有所起色,不过仍旧挤在现今北京二环边上的一处老屋内,而正是这间老屋,多年后随着北京的高速发展,市场价格竟达到了2500万。只不过在几十年前,没人知道房价会高得如此离谱,反而在杜家的六个儿女看来,如何离开这间“济济一堂”的老屋、远走高飞才是人生目标。杜新民的大姐要长他十五岁,当年跟随父母一同来到北京,六十年代初期便嫁到唐山,虽然此后几十年里,大姐对杜家的大事小情都很是关心,但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杜家这处老屋对于杜新民的大姐来说,与其是“娘家”,不如说是一种牵绊。除了一个姐姐,杜新民还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大哥早年作为知青留在了黑龙江,此后多年里虽然逢年过节都会从千里之外捎来问候,但毕竟已经在当地成家立业,与兄弟四人的关系自然疏远,等到后来分家产之时,大哥早已过世多年。杜新民的二哥名叫杜仲民,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了外省,后来还成为了单位里的骨干,一直以来都是兄妹几人中最出息的一个。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二哥杜仲民每次回家看望父母,都会大包小裹带来不少沿海一带的时髦商品,这让一直留在家中的杜新民很是羡慕。三哥杜济民年长杜新民三岁,是家里第二个大学生,毕业后同样留在了外地,虽然没有进入企事业单位,但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创业潮,在南方城市也混得风生水起。除此之外,杜新民还有个小他三岁的弟弟杜安民,只不过早年便出国留学,后来逐渐与家人断了往来。总而言之,除去最早嫁人的大姐和已经过世的大哥,杜新民在其余兄弟四个里面不仅从小就学习最差,而且长大后混得也不好,以至于成为了实际上留在家中的“老幺”。不过也应了那句俗语——学习好的孩子长大后都会远走高飞建设国家,只有学习不好的才会留在身边孝顺父母。用杜新民的话来说,他就是命中注定要陪在父母身边赡养老人的。当然,对于究竟该如何赡养老人这个问题,杜家的几个子女早先便有过协议。因为除了杜新民之外,几个儿子都远在天边,小儿子杜安民更是身处海外,至于大姐虽然离得不远,但毕竟她本身年龄已经较大,而且也不方便往来唐山与北京照顾老人,所以如何尽孝早就成为杜家兄弟几人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是随着父母二人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已经不能单靠杜新民一人之力来赡养,兄妹几人必须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通常来说,对于这样子女众多的家庭,赡养老人有两种方式,要么每人出一部分钱,把老人送到条件不错的养老院,请护工照顾。要么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由一个子女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其他子女每年出一部分赡养费用,对于杜家来说,显然后者更符合实际。于是在大姐的协调下,几个兄弟同意由杜新民来赡养老人,毕竟在过去十几年里,也的确是由杜新民负责照顾老父老母的饮食起居,其他几个子女每年给父母一笔费用作为日常开销,当然,这笔费用实际上都会交到杜新民手里,关于这点无可非议。除此之外,当时兄妹几人还约定,等到老两口过世后,这处北京的老屋便留给杜新民,毕竟杜新民长期以来都和父母住在一起,而且照顾老人谈何容易,这在当时来看也合情合理。只不过几人都没想到,仅仅二十年后,这处老屋竟然价格翻了数十倍,能卖到2500万元人民币。杜新民这也成为日后兄弟几人对簿公堂的直接诱因。兄弟阋墙此后的多年里,杜新民都数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着自己的老父老母,尤其是在父亲患病期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杜新民却始终任劳任怨。当时的杜新民还没退休,为了能够在病床前照顾父亲,他整日单位和医院两头跑,一周有一半以上的夜里是在病房中度过。而且由于杜新民成婚较晚,当时他的孩子还正读研究生,一方面是孩子的学费,一方面是父母的医疗费用,再加上自己和妻子的生活开支,这段时期的杜新民可谓站在了人生最艰难的十字路口。他本可以以父亲生病为由,要求几个远在外地的兄弟前来照顾,或者是让他们多出一部分赡养费用,但生性憨厚的杜新民选择了自己默默承受,毕竟他早已经习惯了独自扛下这份“孝心”的重任,而且几个兄弟都天各一方,鞭长莫及。父亲病逝之日,几个兄弟都没能到齐,因为大哥已在几年前去世,六弟虽然已经回国,但身体又出现了问题,只有大姐与二哥、三哥出席了葬礼。只是整个丧事过程全都是杜新民一手操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两个哥哥几年来都不曾回家,还是让他们多些时间相聚,也多陪陪尚在人世的母亲。父亲过世后,杜新民只需要照顾身体还算硬朗的母亲,虽然生活压力少了许多,但自己也年近六十,身体状况也是不比当年,此时的杜新民只想能够陪着母亲安度晚年。只不过天不遂人愿,杜新民的母亲也在几年后离开人世,此时的杜新民已经65岁,大姐已经80高龄,母亲弥留之际,只有杜新民和大姐守在身边。而母亲在离世之前,也留下了自己的遗嘱,显而易见,虽然杜新民的母亲为自己的几个儿子天各一方感到难过,但更担心自己小儿子以后的处境,因为她似乎已经预感到自己这栋老房子会成为日后子女间矛盾的导火索。因此杜新民的母亲临终前特意嘱咐,自己这套老房子一定要留给杜新民,并让大女儿作为见证人。实际上,此时不只杜新民的母亲知道这套老房子已经价值不菲,而且大女儿也清楚,或许唯一对此事不关心的就是杜新民。毕竟在杜新民看来,自己终有一天也会在这间老屋中离开人世,这间房子几乎承载了他人生的全部,所以即便这座房子已经价值千万,但杜新民根本没有出售的打算。然而,杜新民的几个兄弟并不这么想。因为在母亲的葬礼结束后,几个多年未见的兄弟拖家带口围坐在了老屋客厅,在简短的寒暄叙旧后,很快便步入了正题,那就是两位老人的遗产分配问题,准确来说就是这间老屋该何去何从。大嫂、二哥、三哥、五弟除了杜新民之外的几兄弟似乎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按现在的市值将房子卖掉,之后几个兄弟平分,当然,其中也有大姐一份。几位兄弟的表态着实让杜新民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关于这个房子该如何处理,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商量好了,当初几人明明同意父母走后房子留给自己,为何时至今日会变卦呢?或许怪就怪在这间老屋如今竟然价值2500万元,平分的话,兄弟几个一人四五百万,这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个诱人的数字。而且最要紧的是,当年几人只是口头约定将房子留给照顾老人的杜新民,并没有立下任何字据,因此即便杜新民旧事重提,但面对几个家庭十几口人,自己也是百口莫辩。尤其是已故大哥的子女也前来吊唁,并要求分得部分财产,大哥早已去世多年,杜新民所谓的口头约定更是难以说服其子女,此时杜新民只好寄希望于大姐,毕竟当年提出由他赡养老人是大姐组织的,而且最主要的是,母亲临终前大姐也是见证人。只不过让杜新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向善良朴实的大姐此时却默不作声,并没有站出来为杜新民说话,反而是大姐的女儿出面表示支持大家均分遗产。这可让杜新民的心情一下子坠入了谷底,他不免联想到很有可能就是大姐把众人召集到一起,提出均分房产的想法,这样的念头一旦产生,便再也挥之不去。此时的杜新民看着围坐在老屋之中的亲戚和晚辈们,竟然觉得如此陌生,这些人仿佛不是来参加母亲的葬礼,而是为了能够从房产中分得一杯羹。只不过对这间老屋有着深厚感情的杜新民自然不会同意均分房产,而且他坚持认为多年来都是自己在照顾父母,有权利在遗产分配中占据主动权,更何况此前母亲也是有言在先。就这样,一场围绕着2500万房产分配的争论在杜家这座老屋内展开,彼此之间争得面红耳赤,杜新民据理力争,其他人死缠烂打,可以说杜家在过去几十年里都没有如此热闹。在双方都不肯让步的情况下,这场商量家庭会议最终以面红耳赤而不欢而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杜新民只能找来律师与媒体求助。经过几番协调与商量,最终兄弟几人达成一致,这套房产由杜新民继承40%,剩下的60%由其他人均分,这场因分家而产生的闹剧至此才告一段落。杜新民虽然分得了多数,但这也意味着他要离开这间居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屋,更是与过去、与对父母的回忆剥离,其中的难过与酸楚只有杜新民自己能够体会。而随着这间老屋的出售,杜家几兄弟或许此生再难重聚,毕竟维系他们的亲情已经在讨价还价中荡然无存。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